快捷搜索:  

古人名字还有字什么时候,名字的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

广告

名字的由来古人除了名之外,还有字、号、谥等,其意义也是一样,如颜氏家训中就讲:名以正体,字以表德。即名是用来辨正名分,适符实体的,而字主要是用来表明志向和德操,我们今天所说的名字与古人的名字是不同的,今天人们只有名而无字,统称为名字,当然,从个人的符号这个意义上讲,名、字、号、谥号都是一种名字,字,可以说是名的补充、延伸,是名之外的又一个称谓符号,但字与名在意义和用途上是有区别的。

1、为什么古人既有名了,还要再来个字?

现代人的名和字已经连在一起,没有单独起字的习惯。在古代,子女一出生,父母或长辈就会为他或她起一个正式的称呼也就是所谓的“名”。这个名要记载在族谱中,以及以后人生中的重大事项都要用到这个名。古代时,男子二十岁算是长大成人行冠礼,女子十五岁算是长大成人行笄礼,在这个时候他们的长辈会根据已有的名为他们起与名相关的字。比如:屈原。

平是其名,《尔雅》中曰:“广平曰原”。“原”和“平”同义,所以字原。屈平作为正式的名被写入族谱,平时不常使用。屈原则常被长辈或者亲密好友称呼使用。由此不难看出“名”和“字”的区别:名常常适用于正式场合,用来正体;字则常用于称呼使用,而且能够标示德行。还要注意一点的是“字”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的,寻常百姓是不可以取字的,只有达官贵人或者社会中上阶层人士才有取字的资格。

2、为什么古代人取名字时,还有有个字什么?

从周代开始,人们在名以外,又另取字。《礼记·檀弓》称:“幼名,冠字。”这句话的解释是:“始生三月而加名,故云幼名;年二十有为父之道,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,故冠而加字。”“年二十有为父之道”时加“字”,当然是说男子;对于女子,则是“许嫁笄而字”,到了可以出嫁之时(15岁)加“字”。人一出生就要起名,是为了分别彼此,否则便无法以独立身份进入既有的社会秩序系统之中。

所以,古人的名,主要用于自称;古人的字,主要用于他称。当然,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称字不称名,这要依对话双方的相互地位而定,彼此地位相当者,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,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;而长辈对晚辈、老师对学生、上级对下级,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,这样显得更亲切。如果说起名是为了分彼此,那么取字就是为了明尊卑,这是名与字功能的基本区别。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